海建集团:为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贡献力量
发布时间:2022/5/25 9:01:26人气:6307所属分类:企业动态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
产业工人队伍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2017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保障工人权益等方面下足功夫,充分调动广大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队伍。”5月17日,海建集团所属企业海南省建筑产业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南省农林水利交通建设工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作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经验交流汇报,为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贡献力量。
坚守平凡,以匠心筑造梦想
在海建集团开拓海南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推动建造方式变革、促进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征程中,越来越多的建筑工人走进生产车间,越来越多工匠巧匠竞相涌现。
紧握奋斗之桨,就能找到人生出彩的舞台。从普通的安装工人,到海南省建筑产业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模具车间主任、海南省劳动模范和全国建筑产业“大国工匠”,陆升在海建集团工作41年,通过自主设计、改造、修复模具和生产所需的各类工具、设施等,为企业节约成本四千多万元,他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谱写着一名大国工匠的赞歌。
工作中的陆升
近年来,海建集团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立足实际,先行先试,不断改善产业工人工作条件,拓宽产业工人就业空间,发挥产业工人骨干作用,致力打造现代化产业工人队伍,为推动海南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业务转型,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是传统建筑工人的工作常态。2013年,海建集团开始聚焦发展装配式建筑,进军建筑产业化领域,率先在海南建设老城、万宁、文昌建筑产业化基地,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培育形成“研发-设计-生产-施工-信息化管理”覆盖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产业布局和人才队伍,建筑工人也在环境整洁、生产精益、管理规范的装配式建筑工厂里转型为产业工人,不仅不用日晒雨淋,而且得益于装配式建筑工厂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产业工人劳动强度进一步降低,作息时间更加规律,工作安全也更有保障。“这份工作给我带来了稳定的收入,生活也慢慢变好了起来。”海建(澄迈老城)建筑产业化基地机电班组维护员廖忠斌说。
在海建(文昌)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内作业的工人
不仅如此,装配式建筑工厂内设有宿舍楼、篮球场、排球场、产业工人活动室等配套服务设施,提供免费用餐和住宿,不定期开展“送清凉”“送温暖”、技能提升培训、岗位练兵、知识讲座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改善产业工人工作生活条件,增强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做好保障。
配套设施齐全的海建(澄迈老城)建筑产业化基地
海建(万宁)建筑产业化基地
激扬拼劲,发挥骨干示范作用
“要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海建集团抢抓国家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机遇,经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批复,于2021年9月取得砌筑工、装配式建筑施工员、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人员等23个职业技能等级的自主认定权,并结合行业需求与自身优势,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体系,开展首次企业考评员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方面的主体作用,满足企业职工技能评价的需求,激励产业工人不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在海建(澄迈老城)建筑产业化基地内作业的工人
务实拼搏、爱企如家,海建(澄迈)老城建筑产业化基地机电车间主任王德南把机电维修中的小事做到了极致,通过自主钻研,为企业节约大量维修养护成本,在3月25日召开的海建集团“我为企业做贡献”专题座谈会上,他作为海建系统“工人先锋号”获奖集体代表,与海南七建的吴多敏一同结合自身岗位实际,围绕如何带好团队、如何抓好管理、如何做好成本控制等问题,讲述了个人把工作岗位变成攻坚奋斗“主阵地”,把工作平台变成磨练本领、开源节流、创造效益“练武场”的动人故事……
这样的活动已在企业内部开展过数十次。“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内生动力”,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过程中,海建集团坚持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劳模宣讲活动,弘扬劳模精神,不断提升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水平,引导产业工人学习贯彻新思想、新理念,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提升素质,促进产业工人全面发展
不论是预制构件生产制造环节还是施工现场装配建造环节,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标准都要求精确到“毫米级”,“看懂图纸,精细操作,迅速高效”则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工作要求。
海南省建筑产业化股份有限公司为打造一支技术过硬、攻坚克难的技术型现代化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加强企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形成老员工带新员工、党员带群众的帮扶机制,加快培养青年职工成长成才。通过开展岗位实践培训、技能师资培养等形式,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产业工人技能水平。2021年,公司累计组织专题培训活动23场次,实现产业工人全覆盖。
产业工人们讨论操作要领
海建集团现有1100余名产业工人,其中35岁以下的产业工人占比约42%,女性产业工人占比约23%。来自海南临高的20岁工人符程豪,在海建(澄迈)老城建筑产业化基地机电车间主任的带领下,很快便成长为一名操作熟练,可独立作业的生产车间设备维护员。
产业工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
在海建(澄迈老城)建筑产业化基地内作业的工人
海南省建筑产业化股份有限公司坚持以各类评优评先、技能大赛为契机,为产业工人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增效的扶持力度。公司依托自有产业工人队伍,发挥干事创业的经验优势,成功举办了海南省首次BIM应用工程师考试培训;获得1项全国“科创杯”BIM技术交流暨优秀案例作品大赛优秀奖;与海南大学材料学院签署合作协议成立海南省绿色建材及装备制造工程中心;完成5项高新技术企业课题;申报16项专利,6项省级工法;参与主编1项国家标准、3项地方标准。
海南省建筑产业化股份有限公司开设BIM技术课堂
随着海建集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推进,企业在产业发展和人才发展上形成更为互补互惠的良性循环,为促进海南省建筑业转型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海建集团将继续坚持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持续完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求的体制机制,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综合素质,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贡献力量。
(海建集团)